共享单车是要重蹈当年“团购大战”的覆辙吗?

全部
橙色的摩拜、黄色的ofo、蓝色的小鸣、绿色的快兔、绿色的优拜、银色的骑呗、白色的Hellobike……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共享单车。

white-737190_960_720

变革家,以投资视角为您发现风险和商机!小鸣单车是蓝色,最新入局者小蓝单车也是蓝色,他们的主打亮点是“开锁快”、“好骑”。

橙色的摩拜、黄色的ofo、蓝色的小鸣、绿色的快兔、绿色的优拜、银色的骑呗、白色的Hellobike……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市场对这种一路狂奔早已习以为常。但没料到,11月17日(上周四)这个普通的日子,却成了共享单车领域一个热闹的日子———

野兽骑行于当天宣布完成1.5亿元B轮融资,正式进军共享单车市场,设立独立品牌和子公司B luegogo;

第一视频旗下的快兔出行(Q uickT o)当天在乌镇推出首款无锁共享单车;

ofo共享单车同一天宣布正式开启城市服务,接入并共享市民闲置的自行车,同时与700B ike达成战略合作;

摩拜于一天前宣布在北京和上海推出摩拜经典系列迭代版新车,并进军成都市场。

更多玩家在入局,共享单车快要凑齐自己的那道彩虹了。

野兽骑行B轮后要两条腿走路

完成1 .5亿元B轮融资的野兽骑行,并未透露投资方,但正式宣布进军共享单车市场还是让人有点惊讶。

作为最早进军骑行行业的创业公司之一,此前野兽骑行的产品SpeedX系列关注的并非通勤领域,而是专业的运动场景。

野兽骑行联合创始人李剑亮告诉记者,从去年12月公司就开始规划共享单车,今年4月开始立项。目的在于借助共享单车模式,让更多的人爱上骑行。

李剑亮认为野兽骑行进入共享单车最大的优势在于供应链,“我们有七家供应链为我们生产,每个城市有10万台单车就接近饱和,但此前还没有一个品牌有这样的供应链”。线下运营方面,目前旗下的Bluegogo团队有50人左右,其中深圳的团队有几位来自U ber.本轮融资也将为新业务提供充足资金。

但按照目前共享单车市场竞争的激烈甚至惨烈情况来看,前期的产品铺开量以及对供应链的高要求也是野兽骑行接下来最大的挑战。

此前,野兽骑行的天猫旗舰店曾发布公告表示要暂停业务。李剑亮解释,“我们现在海外的订单共有800多单还没有出,工厂生产线会比较紧张,所以是调整工厂的产线产能。国内现在处于售罄的阶段,等出完这批海外的货,我们才会继续销售。”

Bluegogo的A pp小蓝单车也于11月17日开始上线,第一批几百台车辆已经投放在深圳的几座写字楼附近。预计到12月底,将在深圳铺放2万多辆。今年年底,Bluegogo还将进入广州和南京,明年再到北京、上海以及2-3个二线城市。未来甚至要拓展海外,李剑亮透露已经开始在美国筹备公司。

B luegogo将采取低价策略,李剑亮表示,“Bluegogo永远是摩拜价格的一半,押金为99元,摩拜的三分之一。”目前摩拜的租赁价格最便宜的车型为每30分钟0 .5元。

野兽骑行最初从骑行软件做起,之后涉足自行车智能配件,再到整车,它的发展路径也代表了很大一部分骑行创业公司在变现上的思路,如今它们又率先进入了共享单车也即是出行领域。

李剑亮表示,野兽骑行A pp将继续发挥专业骑行工具和骑行社区的功能。明年在运动领域将赞助更多赛事和一些环法车队,“让我们的车子参加专业的比赛”。未来,运动领域和共享单车将会独立运行,各占野兽骑行总业务的一半。

智能骑行市场爆发尚需时间,不如先拥抱共享单车以谋生存

共享单车本身意在解决出行问题,原本并不属于运动或体育范畴,但这种边界现在正变得模糊。

首先,共享单车的出现会挤掉一大部分致力于解决出行的智能整车市场,例如700B ike、骑记等团队的产品,尽管70 0 B ik e张向东表示,700B ike和ofo共享单车并不是竞争关系,二者的关系更像是特斯拉与U ber.

第二,共享单车在一定程度上能培育大众对于骑行的认可,从而转化为运动骑行人口。“中国骑行市场仍是出行为王,我们不确定有多少人能通过出行升级为专业骑行爱好者,但一定有这个比例。”李剑亮这么认为。

另外,借助体育产业的春风,有了“运动”名义的加持,共享单车顺应了大健康的潮流,更容易引起市场关注。

此前曾有分析文章指出,在共享单车疯狂融资的半年里,骑行行业并没有迎来大丰收。

这有点风水轮流转的味道。毕竟大半年之前,智能整车的概念一度炒得火热,大量的资金、团队先后投入这个领域,也有不少产品陆续面世。

但无奈消费者的反映不如创业者们当初的预期,市场对智能整车的概念似乎也产生了审美疲劳。在销量不如预期的情况下,资本也逐渐收紧了步伐,近半年来的整车品牌融资消息乏善可陈。在这种情况下,智能整车品牌布局共享单车,可以说是顺势而为。

首先,借助当下最火的共享单车概念,在资本市场上能更好地说一个故事,毕竟共享单车是当前最容易获得投资的领域之一。

其次,智能整车品牌在自行车设计生产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可以发挥在生产链上沉淀的优势。

再者,部分智能整车品牌在高端整车领域遇到了供应链端的问题,但共享单车对产品技术的要求远不如智能单车,其生产周期也更短,成本也更低。换言之,这个产品大部分团队都能更容易完成。

最后,通勤场景下的智能单车并非刚需,用户可以购买几百元一辆的单车或者花费5毛至1元租一辆单车。创新工场投资经理孙培麟曾对懒熊体育表示,通勤市场的产品属于工具,将来会被共享单车和电动车占据,因此在这个场景下制造整车,价格会被需求锁死。

因此,未来也许有更多整车玩家会通过其他方式挤进这个市场,通过共享单车或是援助不大顺利的整车业务,或者拓展在自行车领域的横向布局。等待骑行在运动意义上的兴起需要时间,先活下去当然更重要。

本文源自懒熊体育公众号。变革家采用本文仅为信息提示之目的,不代表变革家对观点赞同或支持。优质项目推荐、创业项目拆解、核心风险提示、身边商机发掘,变革家让您捕捉更多商机、规避更多风险。更多信息请扫码联系我们。

271006101527845352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