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预警】互联网车险只是市场开辟者,却不会是拥有者?

产品逻辑

 猎豹截图20160720095826

变革家,专注创业项目分析,帮股权投资者把好第一关!无论是比价平台、销售平台还是代理平台,他们所扮演的都是保险公司中介的角色。这样的第三方平台模式无论是B2C还是C2C,想要脱颖而出,有两个关键点是必须的,一是低价,二是量大。那么,如何寻求模式新突破?

万亿规模市场,BAT、京东、携程、乐视、网易等多家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50余家车险创业公司涌入战场,可见“互联网车险”这块蛋糕是何等诱人。但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仍未出现引领市场的互联网车险企业,而传统保险行业的寡头现象则愈加明显,中国人保、中国平安、太平洋三家保险公司已经占据了整个车险市场份额的70%,互联网车险企业为传统保险公司提供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分销渠道,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理赔服务等,但却不挣钱。难道互联网车险只是给传统车险做了嫁衣?互联网车险怎么还没飞起来?

平台运营难

互联网的车险形式若按模式分类,主要有:

第三方比价平台,第三方销售平台,兼业代理平台和定制新型车险类模式。

022748031295

从以上分类中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比价平台、销售平台还是代理平台,他们所扮演的都是保险公司中介的角色。这样的第三方平台模式无论是B2C还是C2C,想要脱颖而出,有两个关键点是必须的,一是低价,二是量大

这两个点看似是因果关系,因为我们对用低价获取流量的做法并不陌生,但在车险行业,他们也是并列关系。一份车险业务从承保到理赔,这个过程涉及保险公司、车主、公估公司以及维修厂多方,环节越多,透明度就越低,就容易出现价格猫腻。因此,让车险各环节变得透明,降低非必要成本,实现常态低价就是一个很关键的点。

量大则不必多说,一方面是企业盈利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保险行业的风控也是建立在有大量承保人的基础上。

然而要改变整个行业的难度可想而知,降低车险行业透明度从而实现低价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另一条要实现低价最有效的方式自然是平台补贴。但自从去年大量的O2O平台死于寒冬后,创业者们对“补贴”的思考已经回归理性。毕竟价格都是围绕价值上下浮动的,违背基本规律的低价,要么是压低成本、降低服务质量,要么是建立在供方持续亏损的前提下。这种不健康的买卖关系注定是难以长久。况且对于新兴的互联网公司来说,低价补贴战术也打不起。

另外,对于车险平台来说,流量是获取盈利的前提,而这个流量的建立则需要大量的具有粘性的商家和用户。但是从车险这个产品形态来说,虽是刚需但低频,这和外卖平台不同,这导致在获取用户和维系用户上都增加了难度。结果就成了互联网车险企业一方面在用补贴在拉用户,另一方面却因为保险的低频特点流失客户,活跃度难以维持。

利润获取难

互联网车险的商业逻辑和其他的互联网平台差异不大。主要的盈利点都建立在一定的量的用户基础后,可收取入驻费、广告费、以及利用“车险大数据”介入保险的其他环节。

然而受保险产品“低频次”的特性影响,用户往往是以“年”为频次单位来接触车险平台,这导致虽然从汽车保有量上来看,全国已有1.7亿辆的规模,但对每个车主来说,今年他已经投保了,对车险这块今年就没有需求了,所以这对平台来说,在建立品牌,影响用户上比其他行业的互联网化就要难得多。就拿目前经营地还不错的互联网车险平台“车车车险”来说,在去年一年也仅获得200万的注册用户,而其中投保车主约为10万,这和1.7亿的数据还是相差甚远的。

另外,由于这种撮合型模式平台只是扮演了一个中间商的角色,无法成为车险产品的价格制定者,最丰厚的利润依旧是传统的保险公司获取。

模式突破

那难道互联网车险只能给传统保险公司做嫁衣?通过笔者近期的了解发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车险公司不再仅仅局限于做一个牵线搭桥的中间商,而是朝着一体化平台发展。主要有两种模式,和前期汽车销售捆绑的汽车一体化平台,类似于4S店的线上渠道;另一种则是专注于汽车后市场,做车主一体化平台。

例如笔者所熟悉的“我是车主”平台,从车险竞价、车务代办的业务类型拓展到新型车险产品开发,它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一个渠道功能,而是借助新型车险产品开发,介入到车险的承保端和理赔端两大块。

然而车险行业的寡头现象众所周知,40余家保险公司共享不到15%的市场份额,考虑到这点,类似于“我是车主”这样的初创型互联网公司在推出车险产品时,就打了个差异化。

就拿“我是车主”为例,笔者在深入了解后发现,其推出的保险产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险,而是根据传统保险公司或车险产品的不足之处而定制的类保险产品。例如他们的“漆保宝”产品,对应的就是传统车险中的划痕险,但在车辆出现刮花时,不是补偿费用,而是直接帮你修复漆面,目的是为了帮车主省去复杂的理赔时间。且直接修复漆面的这种形式比金钱补偿的方式透明度要高得多。这种定位在补充传统保险产品,避免与寡头正面竞争的方式倒是十分讨巧。

这种主打服务,而非契约关系的类保险产品也不仅仅是“我是车主”一家在做。还有专为车辆提供小事故保障服务的“车蚂蚁”平台。其产品和前者重合度较高,所提供的类保险服务均是围绕车主有可能发生的轻微事故,比如,车蚂蚁的“小碰宝”和我是车主的“车身宝”都是用于保障车辆出现碰撞而造成的损伤。他们的产品设计很简单,你购买这些服务生效后,在规定有效期内,你的车身出现损伤了,就帮你修好,也不需要按照传统保险公司的流程,先定损、再核损、再理赔,这在效率上是大大提高了的。

其实在去年,OK车险就推出了“贴条OK”(若发生违停类违章,违章代办罚金部分立减最高100元)、“堵车OK”(连续5分钟行驶20公里/h,补贴一张5元加油优惠券,每天最高20元)这样的新型互联网保险,也一度将“类保险服务”推上风口浪尖。但经过笔者观察,OK车险推出这些“短平快”的新型车险产品只是作为引流作用,其主营业务还是和保险公司系统直连,为用户提供报价。其最终目的是通过他们的手机车联网技术OKDrive自动智能提取用户的驾驶行为信息和行程信息,目标依旧是做车主数据平台。但从他们的“贴条OK”产品一推出就销量过万的市场反应来看,这个切入点还是非常不错的。

契机与难点

虽然目前这种互联网新型车险的市场覆盖率并不高,还处于让车主用户熟知接受的阶段。但笔者对这种产品本身十分看好,且如今全面费改后,每次出险都意味着明年保费上涨,那这种不用报保险仍能给予车辆修复保障的产品对车主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即便契机已经到来,但难点仍待解决。车险的互联网化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车险产品的“低频”特性该如何改变呢?能不能将频次单位“/年”变为“/月”、“/日”或者“/次”呢?相信解决了这个问题,互联网车险的规模化也将迎来,也不必再做传统保险的嫁衣了,到那时候哪家能领跑互联网车险市场,且看各家的经营本事了。

 

综上所言,互联网车险极有可能成为传统保险的市场开辟者,而不是市场拥有者,整体趋势利空:

小马保险(小马车险) / 卡凡科技 (天使轮,过往投资方:六合创投)

小马保险是一家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保险服务平台,从车险开始,实现从投保到理赔的全程自动化、智能化和互联网化,为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体验。卡凡(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车车车险 / 车车科技 (A轮,过往投资方:汇财私人资本)

车车车险是一家为车主提供车险智能推荐引擎的互联网公司,帮助车主简洁明了地选择最合适的险种组合,即时提供保险公司官方直销报价,支持在线支付生成保单。车主可以通过车车网站、微信公众号、手机App享受一站式车险服务。

OK车险 / 保橙网络 (A轮,过往投资方:艾想投资、IDG资本、云启资本)

OK车险App于2014年7月正式上线,深耕车主用车场景,连接车险、违章、加油等服务,并创造性地研发了贴条、堵车等类保险服务,实现了远高于行业的用户粘性和交互频次。国内首创手机车联网产品OKDrive SDK并获取专利,无需智能硬件,通过手机即可获取用户的驾驶行为数据,引领了国内手机车联网的先河。

车险无忧 (A轮,过往投资方:通鼎互联、真格基金)

车险无忧是一个专注于车险服务的网站及手机应用,为车主提供车险解决方案和导购服务,隶属于南京人人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本文正文作者白白喵王,正文内容来源亿欧网。了解更多决策参考信息请添加变革家小秘书(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或直接点击会员链接:https://jinshuju.net/f/Z7rfJh;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变革家”;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变革家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biangejiaerweima1

文章关键词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