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众筹决策参考】百度百众“闪匡”投资建议-投资人版

百度百众

shankuang

@变革家(Reformer),专注创业项目拆解,帮股权投资者把好第一关!平台方、领投方、项目方各有动机,经常让股权投资者成为“接盘侠”。@变革家 让您更全面考虑问题和尽可能的规避风险!

经多位@变革家会员 的要求,今天我们邀请了知名文创投资机构的孙**对股权众筹平台“百度百众”上正在众筹的项目“闪匡”进行拆解,仅供各位会员和众筹投资者们投资决策时作为参考。

项目概览

闪匡是一个定位于垂直兴趣领域的视频内容商,通过KOL模式制作内容,目前制作数十档内容。内容主要的分发渠道是各大视频网站。创始团队主要来自于电视台和影视行业。

以出版社为例】

通过KOL模式制作内容,这种玩法不只是互联网,在整个文化发展史上都源远流长,我们可以从历史上来看成熟的玩法,以及玩法的结果。

最经典的KOL模式的玩法就是出版社玩法。每个人都有出版一本书的愿望,只是人稍有不同、书的内容也稍有不同、动机也稍有不同。有的人叫鲁迅,有的人叫毛泽东,有的人叫韩寒,有的人叫吴晓波,有的人叫陈安之;有的书写的是小说,有的书写的是理论,有的书写的是历史,有的书写的是管理,有的书写的是人物;有的书是为了引导舆论,有的书是为了娱乐大众,有的书是为了普及真理,有的书是为了个人扬名立万。个人和出版社的合作模式大家应该都已经耳熟能详了。作者负责“内容”,出版社负责“经纪”,分成来自于每本书的售卖收入,而成本主要是印刷和渠道成本。内容越牛,作者越强势,出版社越弱势。反之,就倒过来。

在出版社玩法里,作者可以挑出版社出版,出版社也可以挑作者来签约。所以,二者在相互博弈的过程中,也涌现出了特别牛的作者,同样的也涌现出了特别牛的出版社。

怎么评价特别牛的作者呢?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话题。因为鲁迅、毛泽东、韩寒、吴晓波、陈安之这几者非常不好比较,你没有办法说鲁迅比毛泽东更牛,也没有人刻意的把韩寒和陈安之放在一起去讨论二者哪个更牛。所以,就出现了一个一刀切的选择:发行量。我们不管它是鲁迅的书,还是陈安之的书,发行量意味着被客户用钱证明的次数,这是一个相对公平的数字。所以,每周排名、每月排名、数周排名就成为了评价一个作品和一个作者的能力的最优方式。当然了,除了总排名版之外,慢慢的又延伸出了子榜单,比如说经管类、小说类、教辅类等等。当细化也就仅仅细化到这个子集了,再往下就不能再排名了,因为目前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在这里了,再往下从大众的角度而言,已经不再关注了。所以,作为一个作者和一个作品,如果你不能进入这个总榜单或者分类子榜单,就意味着你已经失去了注意力经济的眼球,你和出版社去谈判或直接面向大众就会面临着非常大的麻烦,因为愿意花钱为你买单的客户不会多。

怎么评价出版社呢?同样的道理,也是看你出版的作品和你挖掘的作者出现在排行榜上的次数。排行榜一个是总排行榜一个是子榜。在出版社比较少的时候,出版社的综合属性是比较重的,你会发现总排行榜是所有作者以及这些出版社最关心的话题。但当出版社比较多的时候,总排行榜的入榜数量还是那几位,一点也没发生变化,这就会催生出作者、作品特别是出版社对于子榜的追求,所以很多过去相对弱势的出版社从对过去对总排行榜的追求转变成对某个细分的子榜排名的追求,所以你会中信出版社聚焦在商业、凤凰出版社聚焦在文史研究方面。出版社为什么会主动做出这样的选择呢?因为他们明白:第一,随着竞争的激烈,总排行榜的入榜数量不会变化,这就意味着没有进榜的风险要远大于过去,而且会越来越大。第二,子榜必然会成为一个趋势,不如在这个趋势里快速占据优势。。第三,总榜只是子榜的聚合,在子榜里做到了第一,在总榜里可能也会有体现。所以,那些出版社选择了倾全部资金和资源来做子榜,努力做到子榜的第一。

很多人会说,靠版权和发行费用,出版社赚的钱也非常有限,为什么不考虑更多的变现方式呢?比如电商、比如投拍电视剧和电影,比如培训。这里忽略了一个重点:出版社的核心作用是策划图书和发行图书,它必须要保证图书的持续策划能力和持续发行能力,这是它的核心。尽管出版社们在子榜上竞争的非常激烈,但其实子榜也同样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单单“经管”这一类就又分为营销、经济学、金融、信息化、人力资源、企业家、一般管理学、职称考试等多个子类。理论上来说,中信出版社、湛庐文化、磨铁图书这样的机构做管理培训那是非常顺畅的选择,为什么不呢?原因就在于这些品类太杂了,很容易哪样都不能做到专注,都不容易做到出彩,所以他们宁可退而选其次的去做比培训“轻”很多“读书会”。因为它更大的压力在于下一本和下下本图书的策划和发行都在等着确定和落地,如果培训没做好它没任何损失,但图书策划和发行那块没做好,可真是就没饭吃了。所以,出版社基本上都会很聚焦在版权售卖和图书发行这两个核心盈利点上,而很少去碰“培训”这样看似只是举手之劳的事。

了解了出版社的逻辑,你会发现文字、语音、视频,出版社、杂志期刊、电视台、广播、电影基本上都遵循着这样的历史规律,网络视频应该也很难会逃开这样的规则。

【MCN和出版社】

“出版社”模式几乎在各种形态的内容载体上都是通用的,只不过不同业态稍有变化而已。在网络视频领域的演变就是MCN(Multi Channel Network,多频道网络)。

MCN,多频道网络,故名思议就是一堆PGC(专家创造内容),也就是网络视频自媒体的深度联盟。和很多现在自称的松散的以接单为导向的“自媒体联盟”稍有不同,MCN对于这些自媒体拥有相对较强的控制力,专家和自媒体和它之间是“经纪”关系,涉及到定位、培训、包装、推广、接单、互推等方方面面的深度合作。所以,从原则上来说,相对于“自媒体联盟”,网络视频的MCN模式本质上是更接近于“出版社”模式的玩法。

单体的“靠天吃饭”和抱团的“共担风险”是文创行业的通用玩法。网络视频为什么会导向MCN模式或“出版社”模式,这是由于作品的核心收入模型决定的。正如图书出版一样,每个网络视频作者的每部作品能不能大卖,很大程度上并不取决于作者本人,而取决于出版社的策划能力和发行能力。出版社的核心竞争力并不在于能不能选择到最优秀的作者,而在于能不能做出最优秀的“策划”,而作者和作品只是向他们申报的一个个“策划选题”之一而已,当然其中最著名的作者和最有名的作品的衍生版会让这个“策划选题”对客户更有吸引力,但绝大多数情况下,作者、作品和出版社的策划编辑都不能保证作品一定会大卖,会进入子排行榜或者总排行榜,只是策划编辑的经验比作者经验更丰富一些而已。经过权衡,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作者会倒向出版社的怀抱,而出版社也会利用众多作者来分散自己的风险。

接下来就看网络视频的MCN模式和出版社模式有什么样的不同。首先,网络视频出版和图书出版的差异在于,一本图书创作的难度其实比网络视频创作难度要大。网络视频的作者可以较快的制作出多段视频,通过多段视频来分散风险。而图书出版虽然可以利用“起点中文”等网络出版方式来按章节发布,但依然不能像多段视频那样更多的分散风险。这就意味着MCN模式必须要提供更高的价值给作者,他们才会加入MCN,否则自己也完全可以自立门户,反正都可以试错。第二,MCN和出版社模式都是打榜逻辑,但……(阅读全文请点击此处

关于本报告

(1)本报告摘自变革家VIP会员“投资决策参考包”。

(2)完整决策参考包含有2-5篇分析报告,分为”分析师版“、”业内版”和”投资人版“等。

(3)投资建议仅供VIP会员内部参考。成为VIP会员点击注册https://jinshuju.net/f/PGcwV9 

小秘书二维码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