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投资新风口,中国VC探险硅谷是接盘还是捡漏?

专家说

touzi

@变革家(Reformer),专注创业项目拆解,帮股权投资者把好第一关!平台方、领投方、项目方各有动机,经常让股权投资者成为“接盘侠”。@变革家 让您更全面考虑问题和尽可能的规避风险!2016年2月1日起,变革家启动“项目分析众包”,和更多专业人士一起为您提供更多元更专业项目投资视角,让您 “不纠结”的决策!优质服务需要您的鼎力支持!包养请点击链接:https://jinshuju.net/f/SUptzA

拥有巨大消费市场的中国与拥有先进技术的美国硅谷,已经密不可分。与过去美国企业普遍不需要中国资本不同,如今正有越来越多的美国公司来到中国路演。

当中国的充沛资金供给遇到硅谷的估值回落,中国VC机构正在积极去海外寻求合理估值的优秀项目。

“近两三年,中国VC对硅谷创业企业的投资趋势很明显。三年之前活跃在市场上的还主要是腾讯、阿里巴巴等特别大的产业公司,现在各类资本都变得非常活跃,大家对前沿科技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UstartX硅谷加速器创始人、FoundersX基金管理合伙人梁海燕(Helen Liang)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2013年以来,包括中国风险投资机构在内的中国资本,正在越来越多的参与到美国的投资案例中。其中既有阿里巴巴、联想等产业资本,也有IDG资本、复星昆仲、北极光创投、君联资本等VC投资机构。

研究机构Preqin的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5年,中国VC机构对硅谷所在的加州地区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连年增加;2016年前两个月,中国VC机构对加州地区的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均已接近2013年全年的水平。

美国“独角兽”背后的中国投资人

对于硅谷企业而言,中国资本的崛起是全世界无法忽视的。在过去的两年时间中,Uber、Airbnb、WeWork、Lyft等独角兽企业均获得中国资本的支持。

尽管中国资本对美国独角兽企业的热捧,也受到企业估值是否偏高的质疑,但上述美国企业与中国市场的结合的确存在较大想象空间,中国投资方也将为这些企业的中国市场拓展提供较大支持。

“一方面,硅谷有一个说法叫‘中国市场的因素’,意思是把中国市场的因素加进来之后,企业将在新的市场实现从0-1的发展,估值一定会上升; 另一方面,大部分独角兽的估值很高,但物以稀为贵,稀有性的定律让投资人也心安理得地接受了高估值。多多少少有担心错过好项目的心理在。”梁海燕分析。

梁海燕认为,“独角兽公司的估值本来就有很多泡沫,正在开始理性回归。当市场变得更理性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多的泡沫,对于投资者来讲也更容易做决定。大家不会为了争一个项目拼命抬价,从投资角度来说,这其中一定有更多机会。”

在对美国独角兽企业的投资中,也存在着非理性现象。如有受访者指出:“有人做的是在独角兽公司里找出一定份额,成立特殊目的基金,从中国融资投入到这些独角兽公司里。”这类非常规投资机会的吸引力在于名和潜在的利。名,可以说“我投入到了一个独角兽公司里”;利,从大多数情况来说,不是说投资了独角兽公司就是能赚钱的。

“国人还是比较激进的,有些公司拿到的是早期员工的期权,只能跟员工签一个协议,没办法上公司的股东目录,也有人愿意干。这种风险,无知者无畏吧。”该受访者介绍,这类交易者尚属个别现象,且参与者多为个人投资者。

从广泛的案例来看,在过去的几年中一些中国VC在硅谷设立了专职的投资团队,通过扎根硅谷来更好地参与到硅谷本地的早期投资中。未有设立本地团队的中国VC,则更多参与晚期投资。

“国外在一些领域的技术确实先进,比如投资创源(InnoSpring)的收获之一是我们能看到国外非常先进的技术企业。一方面,这些企业本身是一个潜在的投资对象;另一方面,也存在和国内企业合作的可能。”北极光创投董事总经理杨磊介绍。

估值回落带来投资机会

近年来,估值成为中国投资机构进军硅谷的动力之一。与国内高涨的估值、火热的市场相比,硅谷一些优质企业的估值相对合理。

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靳文戟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前几年中国VC市场曾出现过‘三高’现象——中国公司估值比美国公司高,未上市公司比上市公司估值高,人民币项目的估值比美元项目估值高。”如今,“三高”现象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存在的。

中国投资机构初涉美国市场,首先需要面对的是来自案源和项目判断上的挑战。

“合作首先要有很接近的价值观,也就是对项目的判断。硅谷很崇尚技术,大家愿意为技术进行长期的投资。国内的市场环境不一样,国内的投资人有短期获利的压力,看重什么时间会有回报,对早期技术公司可能不太有耐心。”梁海燕指出。

“判断一个美国公司和判断一个中国公司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美国公司一般来讲比中国公司烧得钱要更多,需要的时间也更长。这意味着,只有公司的技术壁垒是颠覆性的,才值得投。对不同领域、阶段、行业企业的把捏都不一样,因此对美国的形态要熟悉。”杨磊介绍说。

另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来自“圈子”,或者说,如何被认同是一位可信任的价值提供者。“中美两国市场存在文化差异,能不能得到被投企业的认同很重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他的朋友是不是你的朋友。投资和文化是密切结合的,有非常强的本土性,对于一个到美国投资的机构,一定要能够与那边的文化和社会资源建立紧密联系。”杨磊说。

“现在是一个机会,但是大家要做好思想准备。在美国这样非常成熟的市场做VC是门槛很高的事情。 我相信会有一波退潮,但如果能够想好自己的战略和策略,到硅谷投资还是有金可挖的。”靳文戟认为。

从跨境投资走向硅谷

让美国的创业者接受“远道而来”的中国VC是有挑战的:一方面,风险投资是一个相对本地化的工作,很难迅速成为主流基金中的一员。另一方面,中国VC机构也在考虑能给硅谷被投企业带来的价值。

相对于已经发展了40多年的硅谷VC行业,中国VC的高速发展期仅为十余年。学习,是很多机构参与硅谷投资的初衷。

“当时去硅谷做投资也是带着这样的目的,说能不能通过布点、让我们接触到更多的创新理念、接触到更多的创投思维和操作方法,让我们在主战场能更前沿一些、更创新一些。”靳文戟回忆。

“我们把在硅谷的投资叫做‘跨境投资’而非硅谷投资,背后的含义是这类投资往往一头在美国、一头在中国,而不是派个空降部队、落地就开始投案子。”靳文戟介绍,君联在硅谷的投资往往都有“中国故事”的因素——被投企业或者有意进入中国市场、或者看中中国在人力和制造方面的成本优势。

2012年之前,中国VC并未显著出现在硅谷明星项目的股东名单中,而是选择那些能凸显本机构投资价值的项目,如更多的是借助“中国市场”和“中国成本”的优势。

其后,随着中国创业环境发生变化,中国创业企业的模式从曾经颇受争议的“复制”模式,发展到出现很多值得国外企业借鉴的创新。中国VC在硅谷市场参与投资的方式,也逐渐开始了从跨境投资到硅谷投资的转变。

“我们看到很多独立的、有中国资金背景的基金,很多公司在硅谷设有全职的硅谷投资经理、合伙人。尽管这种现象越来越多,但他们现阶段是否能够跟美国主流基金一起合投,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尽管市场上存在着这样的质疑,但我们也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VC正在更多的与硅谷的一线VC合作进行投资。

“我们在美国的很多投资都是和美国一线VC合作完成的,他们愿意在A轮和我们共享。”杨磊举例说,北极光创投在2015年退出的钛德系统(Tidal System),在两年内获得了8倍的投资回报。该项目的合作模式为,第一轮投资北极光创投领投、KPCB跟投;第二轮KPCB领投、北极光创投跟投。

“过去中国VC在美国的投资很像‘空投部队’,就好比在美国落地之后建立桥头堡,之后往国内修桥,利用中国的市场和成本。现在出现了另外一种修桥的可能,投资机构在国内,被投企业有“出海”需求,我们从中国把桥往对岸修。这是近几年正在发生的。”靳文戟指出,陪着被投企业走出去,成为近年中国VC深入涉足硅谷的又一动力。(文/赵娜  来自21世纪经济报

怎样获得“让人尖叫”的众筹项目投资建议?

(1)扫描并关注变革家公众号:biangejia 。

(2)通过百度搜索关键词:“项目名称(空格)变革家”。

(3)加入会员/VIP,包养变革家。多位专家多个角度真诚直言,让您决策“不纠结”!点击获取:https://jinshuju.net/f/SUptzA

biangejialogo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