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民企的终结:一个杭州打败整个广东,却输给了这个时代!

专家说

siqi

@变革家(Reformer),专注创业项目拆解,帮股权投资者把好第一关!平台方、领投人、项目方各有动机,经常让天使投资跟投人和股权众筹投资者成为“接盘侠”。@变革家努力站在相对中立的角度做出独立判断,让您更全面考虑问题和尽可能的规避风险!由于政策风险,2015年8月15日后“决策初步建议”含“推荐买入、不推荐买入”等敏感信息将仅面向会员开放,会员年费仅需1元,您懂的!点击注册:https://jinshuju.net/f/SUptzA  。

17年过去,中国民企的格局已定:江浙雄霸天下,广东无力回天。

在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15年中国民企500强】榜单里:浙江134家,江苏93家,山东48家,广东40家。

入围企业最多的城市,不是北上广深,而是杭州:上榜企业55家。

也就是说:一个杭州,打败了整个广东。

集全省之力,输给一个城市。可以说广东在中国民企格局里已经无法翻盘。

之所以要重视这个榜单,是因为一个区域在中国民企500强的卡位,代表了该区域的中坚力量,有强劲的带动和盘活作用,这部分的缺失意味着“断档”。直接影响后续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改革开放,最先受益的是广东,市场经济最先普及的是广东,全国人才驰援的也是广东。民营经济走到今天这地步,值得一奠。

广东被浙江超越了17年

广东是在领民企之先的优势中一步步走到今天境地的。

浙江民营企业数量及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已连续17年居全国首位。

如果说民企500强不足以代表全盘,那么在民企总量上,浙江也已超越广东13年。

2003年广东省工商联公布一份调研报告:广东私营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呈现出总体下降的趋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销售额和总产值两项指标分别被浙江超过,广东民营企业一直雄居全国榜首的地位开始动摇。那之后,广东官方和民间开始对“结构调整”中的民企发展方略重视并研究。

然并卵。

那之后广东民企在全国的排位继续下滑。

谈质量,广东在江浙面前也没有优越感。

今年广东省统计局对粤苏两地的民营经济做了全方位对比,结果除了经济总量比江苏略高之外,在民营经济占比、产业结构、经济效益和产业转型等方面都败给了江苏。而总量方面,江苏的增速也高于广东。

对比结果如下:

  • 占全省GDP比重 略低于江苏

以2012年为例,广东民营经济占全省GDP的51.4%;江苏民营经济占全省G D P的53.6%。

  • 经济总量 广东多些

江苏经济总量比广东少360亿元,增速比广东快1.4个百分点。

  • 产业结构 江苏更合理些

2012年民营经济三大产业结构广东为9.5∶45.0∶45.5,江苏为4.1∶52.2∶43.6。在总量相近、全省产业结构优于江苏的情况下,广东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仍不如江苏合理,特别是第一产业比重,比江苏高5.4个百分点,显然广东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 经济效益 江苏高于广东

2012年江苏民企收入利润率、收入利税率分别比广东高0.6个、1.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利税总额增速比广东高6.3个、8.0个百分点。

  • 产业转型 江苏更早走向资本密集型

从产业层次看,广东民营单位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增加值10.3万元,江苏为13.0万元,比广东高2.7万元。江苏以不足广东八成的劳动力投入创造了与广东几乎等量的产出,可见,江苏民营企业在从劳动密集向资本密集转型方面已经走在广东的前面。

开发蛇口的招商局,既是央企,又是港资

靠国企和外资撑起的广东

既然民企在总量和结构上都已不如人,广东靠什么撑起了全国第一的经济总量?

答案是国企和外资。

广东虽然在民企500强中一路滑坡,但在中国企业500强(含国企)中排名仅次于央企聚集地北京,以47家的入选数量略高于华东诸省。

前后对比,意味着——广东经济结构中的国企占比高于江浙。这会颠覆一部分人的刻板印象。另外,广东的外资比例颇高。这也是广东在民企处于劣势时经济总量仍能位列第一的重要原因。

也就是说,广东的全国第一,并非因为民间创富能力强。除了占得开放的先机之外,靠的是:中央扶持+招商引资。

从改革开放启动那一刻起,中央就对深圳倾力支持,现在的招商系、华侨城、中兴通讯,都是央企血脉。所以说,中央不只是给政策,而是连资源带人才,一并供给的。也包括那一批拓荒的基建工程兵。

以港资为先驱的外资企业,是带动广东经济腾飞的主要力量。

中央给资源和外资愿意来的关键原因又在于它有个好邻居——香港。港澳外资迄今占广东外资总额的60%以上。

这造就了广东经济“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基本格局。

就在去年,广东实际利用外资还占到全国的两成以上。如果没有这些外资,呵呵。

近两年,广东民企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开始提升,2013年贡献率达到52.6%。2009年以来,民营经济增长速度连续5年高于全省,占全省税收比重超过五成。侧面说明国企和外资这两驾马车已经有些乏力,要靠民企来维持增速。

但广州和深圳这两个龙头城市的民营经济占比太低,很难给以太高预期。2013年广州和深圳民营经济占比分别比全省均值低12.4和12.8个百分点。

他们选择了另一条路。

广州总部经济区,为谁而准备?

培育创新、放水养鱼,都是门面话。广深真正在做的是引外援,也就是招商引资。只是时移世易,要披上一个好看的外衣:“总部经济”。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一下,广深两城在总部经济的竞争上激烈到了什么程度。

根据深圳市政府规划,未来几年,深圳市政府将在深圳湾等地区吸引超过30家跨国企业总部入驻,列入总部经济企业名单且纳税够多,可获得最高2000万元奖励。给予每年最高150万元的办公租金补助。如果购置总部自用办公用房,政府补助购房支出的5%。

广州近年处于劣势,需求更为强烈。广州政协今年的重点提案就是防止总部经济外迁。政府下发文件,对首次入围世界500强的企业将给与2000万元奖励。同时列出《行动计划》:3年内力争新引进世界500强、知名跨国公司、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简称500强企业)总部企业100家。

可以说广东已经放弃了培育民企作为经济动力。

因为民企这种内生成长的方式,需要漫长的积累和转型,才能达到质变,带来收益。但政府渴望的是现在的收益。

国企因政府信用背书,无论盈利与否,都可以源源不断地吸附金融资源、财政资源、土地资源,有更多的市场准入机会。

看一下中国企业500强和中国民企500强的对比可以更清晰。

2015中国企业500强中有293家国有企业、207家民营企业,分别占500家企业的58.6%和41.4%。

但国有企业在营业收入、资产、利润、纳税、职工人数等指标上分别占500强的78.3%、90.2%、81.1%、88.7%、81.0%,占了中国企业500强“总盘子”的大多数。

中国民企500强的第一联想集团在中国企业500强名单上只排到38位;中国民企500强的营收总额只占不到中国企业500强的四分之一。

但!中国企业500强中,亏损企业有57家,比上年500强增加了14家。然而即使是亏损的国企,仍然可以继续吸附金融资源、财政补贴,得到银行的债务置换、展期。而民企500强里的企业,不敢亏损,不能亏损。

所以,地方政府在打造总部经济时,最愿意提及的就是“大型央企和跨国企业”。

因为地方国企不可能变动总部,大部分民企也不会搬出省外。所以总部经济实际上就是针对央企和外资。

在经济下滑期,央企和外资成为优质资产,而民企受到的冲击最大。他们没有政府信用兜底,没有银行输血,没有“债务展期”、“置换”的机会。大部分也还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财力储备应对经济紧缩。

所以,广东把主要希望寄托在外来引入,而不是内生培育。

但是这种方式,将进一步挤压成长中的中小企业的空间,也将让转型升级成为空谈。

越大的企业给以更低的土地税收优惠和更多的补贴,也意味着中小企业就将承担更多的成本。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上的恶性竞争,是有连锁反应的。

杭州虽然在民企500强榜单上打败了整个广东,但也开始受不了总部经济的诱惑。今年10月底,杭州市发改委、财政局、经合办、商务委组成的总部经济调研组,专程赴深圳、广州学习总部经济工作。总结是“两市在总部经济政策的兑现上,有许多经验值得我市借鉴,我委将认真学习两市经验,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

厚此必然薄彼。

过度依赖这种模式的后果是内生动力的缺失,直至彻底失去。本土创新、成长能力的缺失。地方间的恶性竞争则造成对市场生态的破坏:把更多企业赶到政策套利的路上,而放弃了自主创造能力。强者因养尊处优未必更强,弱者却因变相打压必然更难成长。

这枚硬币的正面是:龙头效应;反面是:劣币驱逐良币。

接下来的演变路径是:中小企业依附国企,国企依赖银行;或依附跨国企业,但被分工的结果是产业升级将遥遥无期,将永远成为食物链的底层,没有升级空间,没有利润空间。

浙江模式,广东模式,谁赢了?

浙江民企超越广东的17年,是中国民营经济大幅度扩张的时期,现如今,这股势头受到了强劲的阻力。

这个阻力来自金融、财政、土地、市场准入等方面的不公。

它让民营经济全面收缩实业性投资,进入套利经济和依附经济;

它让地方政府的倾斜性政策更加失衡,扭曲了市场资源配置。

但民企是中国经济的齿轮、链条,当它们大规模撤离时,即使还有发动机,也将难以带动整个机器的有效运转。

杭州赢了,但最终还是输了。

这种失败,是自主生长模式的失败,是依附式经济的重生。如果没有外资的持续注入,招商引资只是对存量资源的争夺,对经济总体来说并无意义。

当前的经济困境和地方政府的“总部经济”,正在封禁民企成长的空间!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