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饿了么口中夺食,家厨共享的路好走吗?

运营策略
“家的味道,能一瞬间暖化我们的铠甲。回家吃口热饭,是很多人心底的企盼。在共享经济浪潮下,这件事已经成为一门生意,但这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中国有数亿个家庭厨房。

如果其中一部分家庭厨房的叔叔阿姨们愿意多做一份饭,他们在以闲换钱的同时也能肯定自我价值;厌倦外卖的白领们则可以吃到一份家味道的饭菜,满足口腹的同时宽慰思念

这样添双筷子的温情,背后其实是共享经济浪潮下的“三赢”商业模式:家厨、用户、平台共同获利。而这正是以“回家吃饭”为代表的家厨共享平台正在做的事情。

2014年底,随着“回家吃饭”的上线,家厨共享模式开始发展,赛道先后进入了邻食、丫米、觅食等多家竞争平台。但截至目前,只剩“回家吃饭”仍在正常提供服务。不少家厨平台,随着今年2月出台的一纸新规悄然死去。

“回家吃饭”表示,“我们打算熬过冬天”。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吃”的共享经济寒冬已至?

三大困境:如何规模化、留住客户、高效配送

家厨共享赛道中大部分平台死亡,虽无外乎商场优胜劣汰的基本法则,但也暴露出该业态自身存在的一些困境。回家吃饭,没那么简单。

1

小灶饭菜能否商业规模化

“回家吃饭”核心主打“家的味道”来吸引用户,提出“每一餐都是安心好味道”的口号,这也是其区别传统外卖的特点。

可有餐饮业内人士指出,家味道与规模化本来就是相悖的。

家的味道是自家厨房小锅小灶做的饭菜,而商业化的生产,目标是规模与效率。当家庭厨房一天要生产20单饭菜时,那一份最珍贵的家味道还够分配吗?

“回家吃饭”首席运营官邵凯也承认,供给端不稳定是C2C平台的天然劣势。他说,家厨共享就是非专业选手做专业的事情。回家吃饭对此的解决办法,是开始逐步用标准化的服务和运营,保证个性化口味的提供。

回家吃饭首席运营官 邵凯

2

平均客单价40元,是普通外卖平台两倍

“回家吃饭”平台的平均客单价为40元以上,是普通外卖平台的快两倍。

为什么敢吃陌生人家的饭?为什么想吃别人家的饭?为什么愿意花更多的钱去点回家吃饭的外卖?以及,能回答以上三个问题的人群数量,足够支撑“回家吃饭”吗?

“回家吃饭”的用户神仔表示,他使用这个平台,是因为早已吃倦了外卖平台。而“回家吃饭”上厨房的味道,真的吃得出不一样。神仔,是一位年薪20万+的白领。

今年,“回家吃饭”的用户人群已经缩小,这是逐步减少烧钱补贴之后留下的高需求用户。邵凯说道,“回家吃饭”最初定位白领群体,现已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更高端人群的需求。

回家吃饭的家厨外卖

不难发现,回家吃饭服务的人群画像,是工作忙、对饭菜有一定要求且收入不低的中青年群体。但这个群体的数量,能支撑起的市场空间有多大?

3

家厨自行配送不熟练,外包快递成本高

回家吃饭的家厨蔡阿姨告诉我们,她的厨房每天接两三个订单,都是老伴张叔叔去配送。如果哪天订单多一点,才会选择达达配送。

在“回家吃饭”平台,家厨做好饭菜后,可以选择第三方配送和自己配送。约四成家厨会选择自己配送,理由很简单,降低成本。蔡阿姨说,她的厨房一天也赚不了多少钱,订单不多就自己送了。正好还给退休的老伴找点事做。

但家厨自行配送的不熟练,可能导致在送达时间上和取餐时会出现问题。

用户小舒说,她曾遇到过送餐的家厨叔叔,确认收餐人时很不熟练,还被一旁的外卖小哥指导了一下。小舒表示对此能理解,但诸如此类的情况多起来势必会影响用户体验。

另外,配送一旦出现问题,影响的不止是用户,还有家厨。邵凯告诉零售老板内参(微信ID:lslb168),家厨做好饭菜后等待送餐员来取餐,一旦这个环节出现延迟,用户的催单就会对家厨造成心理压力。看着自家厨房未送出的饭菜,家厨的情绪容易波动。

针对这个情况,“回家吃饭”采取尾单兜底的办法。那些发布需求后迟迟无人配送的饭菜,最终会采用闪送等成本较高的配送。而这个成本,是由平台补贴的。

面对眼前这些问题,“回家吃饭”正努力解决着。而今年二月出台的一纸新规,对他们又意味着什么?

一纸新规:是“雪上加霜”还是新机会

2月10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关于《网络餐饮服务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外卖圈儿一片哗然,“没有实体店不准送外卖”“家厨共享怎么办”的声音不绝于耳。不少人等着看“回家吃饭”的窘相。

但是,对于“回家吃饭”,这似乎并不如人们猜测那样是件坏事。

办法中第五条要求,简单地说,规定通过互联网进行餐饮服务的提供者应具有实体店并取得相关资质。那么,该规定是否包括“回家吃饭”这样的家厨共享平台呢?

食品监总局相关负责人给出了具体回复:如果“回家吃饭”平台上的店铺符合《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规定的条件,则可以申请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如果不符合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条件,则可以根据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具体管理办法执行。

显然,家庭厨房是不可能符合申请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条件的。

“回家吃饭”负责人邵凯告诉我们,由于家厨共享模式作为新业态的特殊性,监管部门目前为止并未对回家吃饭的家厨进行关闭等要求。

同时,“回家吃饭”正主动与政府方面沟通,积极促进适合新业态管理的办法落实。“回家吃饭”的追求,是与监管方、行业共同努力,在共享经济时代的成长阶段共同促成互联网餐饮新形态的监管,创新政府监管体制。

在邵凯看来,新规对“回家吃饭”暂无负面影响,甚至可能是一个机会。

如何熬过冬天

“熬”,是邵凯说到回家吃饭现阶段发展时用到的词。沉下心来熬过冬天,是其团队目前的打法。

在这个寒冬,“回家吃饭”究竟打算怎么熬?

1

加强配送,自建物流体系

“回家吃饭”目前与达达、蜂鸟、闪送等第三方平台进行合作。家厨可以在平台上发布需求,第三方接单进行配送。

但第三方配送的成本越来越高。

“回家吃饭”将完善配送作为2017年上半年工作重点,已开始自建配送团队。其自建配送现已覆盖望京地区所有订单和部分中关村订单。

自建配送,“回家吃饭”要开始重资产模式了吗?不。

邵凯算了笔账,达达配送成本逐渐涨至8.6元\单。而“回家吃饭”自建配送团队,目前所需成本基本与支付给第三方配送成本相同。自建配送,更利于控制与收集数据,也会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2

“匠人计划”“供给侧食材提供”

“匠人计划”,是在平台内将明星家厨的好味道与运营方法扩散传递给其他家厨。意在丰富家厨菜式种类,优化家厨运营,从而更好地满足用户。

“供给侧食材提供”,则引进物美超市、多点平台为家厨提供粮油等厨房基础耗材。力图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家厨成本。

这些举措,对于“回家吃饭”而言,一方面是出于食品安全保障的考虑,另一方面也是其盈利方向的探索。

3

避开外卖平台烧钱补贴的战场

“我们做到30减15,他们能做到20减20,太可怕了,不知道怎么赚钱。”,邵凯这样评价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的疯狂补贴。

两家外卖平台的烧钱大战还在继续,这也是“回家吃饭”的巨大竞争与威胁。普通外卖平均20元的客单价,对于“回家吃饭”的模式而言,是无法支撑其盈利的数字。

“他们大战,流弹都会伤到我们”,邵凯表示,“回家吃饭”对此的策略是避开补贴战场,培养用户接受更高的客单价,筛选出粘性更高的用户。

总之,“回家吃饭”需要解决的,一边是各种自身问题,一边是艰难的外部环境。团队此时选择自我深耕以熬过冬天。

用首席运营官邵凯的话来说,他们希望在这段时间沉下心来提升效率,以待爆发拐点的到来。

■本文来自零售老板内参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