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研判】在线教育两大方向PK:K12教育VS高等、职业教育,谁能笑到最后?

教育

5

变革家,专注创业项目拆解,帮股权投资者把好第一关!在线教育市场蛋糕很大,百家争鸣无比激烈,优胜劣汰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可达1375亿元,2017年为1600亿元, 到2019年可突破2000亿元大关。每年复合增速30%左右,整个市场的绝对值比较大(是手游市场产值的6倍)。因为市场很大,所以在线教育对企业的包容性也会强一些,不会因为巨头的加入而迅速变成红海,所以我相信未来这里会有更多大市值的公司出现(美国市值过百亿美金的教育公司很多,目前A股市值最大的全通教育百亿人民币),但是优胜劣汰也会是必经之路,教育行业的长周期性要求想要在这个行业分一杯羹的公司更要“耐得住寂寞”。

在线教育是个烧钱的长跑,体验为王

想成为在线教育大平台,需要烧太多钱。这一点上,互联网巨头富二代和A股土豪确实具有天然优势。无论是BAT还是YY,他们可以拿出在游戏和广告这些现金流业务上变现的资本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那些需要大量投入现金而又可能成为未来的业务中去,忽略短期的资本回报,耐心地等待下一个10年开花结果的业务。

另外一类天然有资本优势的是站在资本市场肩膀上的土豪们,而顺畅的融资渠道对于正在跑马圈地的创业者们,资本绝对也是万万不能没有的,所以已上市平台对优质的创业团队或者产品有天然的吸收力。这样看来,想成为在线教育产业链中最上层的平台级别公司,其实门槛是比较高的,甚至高过于游戏行业的平台。

而跨过了资本这一道坎,持久战才刚刚开始……教育行业的慢热,长周期,地域分散,品牌体验为王等特性对于想成为平台型公司的时间,耐心,资本,专业程度都是实实在在的考验。所以我们经常见到做了10个月就非常成功的游戏公司,而非常成功的教育公司常常是做了10年。

其实这就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在线教育细分市场中K12,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语言,考证等)的商业模式的讨论。我觉得这一定要分开来看,教育的市场细分市场太多了,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完全是两个玩法,看起来甚至像两个行业。

K12软件类产品的特征

目前市场上我们经常看到的K12软件类(硬件类主要是电子书包、电子白板等产品,此处暂不讨论)产品大概有题库,答疑,作业等等这么几大类。这些产品有几个共同特征:

1、盈利模式不够清晰。目前主要的K12产品均主攻课外时间,主要是孩子在学校正常学校线下学习之外的部分。这会造成这些产品的盈利模式均会比较间接,因为无法直接取代传统教育中教与学的主要过程。未来我想盈利模式大概会有:O2O(应该会是比较好的路径,线上平台导流可以有效降低传统教育用户获取成本),广告,精准营销,大数据等等模式。但均需要先把第一步:即吸引大量用户,形成粘性平台走出来,而在这个阶段是不能太想着去盈利的,所以这个阶段资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基础条件,还有就是整个团队的执行力等等,最后才是能不能盈利、怎么盈利的问题。

2、同质化比较严重。从猿题库到学霸君再到一起作业网爱考拉等等,我们看到了一些有典型代表的在线教育产品,但他们背后又很快出现了非常雷同的一批新入者。同质化的产品是一定无法创造超额收益的,而大量用户数据积累和品牌美誉度提升可能成为产品区别化提升的突破点,而这又是一定需要时间成本的。比如说题库,10个全职教工工作5天,基本才能完成2000道K12题目的校验和分类,对于教育行业,积累和先发就显得更加重要。而目前来看,相对有品牌、内容累积优势的还是传统的线下教育龙头,比如学而思、新东方等等。所以未来互联网公司想要快速切入这个市场,与他们合作是一条比较稳妥的路径,比如腾讯与新东方的合作。而对于像全通教育这样想要搭起在线教育平台的企业,与内容商的合作也是一条比较能够快速补齐短板的路径,所以未来有可能上市公司在内容领域的并购与合作也会越来越多。

3、传统K12线下教育惯性过大,比如像学校主导、区域分割等,这些基础条件都是短时间难以改变的。这就造成了目前所有K12相关的产品都需要“地推”,或者是“TO B”来落地,这样一来搞定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老师成为了一个在线教育产品能够推开的必要条件,即使是非常优秀的产品也需要“接地气”的落地方式。比如一起作业网等等,都是这样。那从这环来讲,原来有一定体制内资源、学校资源积累的企业会更有优势一些,比如原来做校讯通、做教材、做教辅的一些企业。不过最牢靠的商务关系应该还是要从股权上有一定的“捆绑”,所以没有太多“背景”的像梯子网这样的创业团队,在地推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渠道的分散是K12渗透过程中再好的产品也无法一蹴而就的重要原因。

在K12这个巨大的蛋糕上,无论是互联网巨头还是传统的教育巨头,都已经拉开了架势想要分一杯羹,不过心急很难吃到热豆腐,很多人摆出了百米冲刺的姿态,而实际这很可能是一场中长跑,比的是谁有更好的战略,更完善的细节,更稳定的补给和更持久的心态。

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

而对于高等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语言,考证等)而言,又是另一番景象。在互联网化的过程中,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已经更好的找到了一些变现的方式,或者说是盈利模式。从90年代开始的电大,远程网校……其实是第一批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的雏形。 当然,从美国的情况来看,最终占线上市场份额更好的也是高等学历教育(MOOC)和职业教育这一块。现在来看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1、学习目的性强,刚需,增长迅速。目前高等学历教育主要肯定是以拿学历为目的,原来没有学历或者专科升本科、自考等等成为了目前这个领域的主力军。像弘成教育这样这个领域做的较早的服务商,毕竟大量的学历教育需求会为高校找到新的盈利点。

另外一方面是以语言、考证等为代表的职业教育,称之为刚性需求。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一直存在“大学生过剩”和“职业技工”不足的状况,那么职业教育相当于高校教育的一种延续,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

2、体验折损小。实际上线上职业教育发展比较好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体验”的问题。学习时间更灵活、可以反复学习等等优点。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成本问题,录播课非常好的一点就是边际效应,一门财税课程录下来师资、平台等等成本大概需要10000个学生的学费来覆盖,而从第10001个学生开始,收入的增长远远快于成本增长。比如后续职业培训、继续教育类的课程等等。

对于像语言这样交互性要求非常高的课程,直播还是有必要的,所以我们看到VIP ABC、沪江网等等大部分语言类的在线教育平台都是以直播为主。总而言之,体验是完善在线教育闭环非常重要的一环,任何学习形式都是应该为加强体验而服务。没有成体系的内容、完善的教学体验,再花哨、再炫的教学形式都是无本之木。务实而又有效的教学形式会为一个好的内容加分。而职业教育和高等学历教育的用户大部分是成年人,他们在线上学习的目的性清晰,自制力也更强,这是保证教学体验很重要的一环,而对于K12,孩子的自制力明显要下降很多,纯线上的学习就很难保证闭环的教学体验。

3、突破时空地域限制。中国的教育公平化被提了很久,其中很重要的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我想互联网这样亲民而又扁平化的工具,是一定能够在某些角度去熨平传统教育的这些沟壑的。像我们最近看到上海一家叫做国富光启的云计算公司做的专门针对残疾人远程学习的软件,让他们不用迈出家门就可以享受到全国最好老师的教育。还有在美国的一些MOOC平台,大部分也是以突破时空地域限制为主要特点,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就是美国的MOOC平台上大约有20%是中国学生,所以中国学生其实很很好学的,关键是有没有好的内容和平台。

4、盈利模式清晰。这一点是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目前在线上的规模较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而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是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学习的目的性清晰,而无论是拿学历还是考证,这是学生愿意为其付费的直接原因。在美国的MOOC平台之所以发展比较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MOOC的课程可以转化为学分或者可以拿到相关的证书,所以付费就顺理成章。而清晰的盈利模式又会让平台商和内容商有更强的动力去把教学内容做好,而好的内容是教学质量的保证……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体系。

我个人认为其实无论是K12还是高等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或者早教,都会有各自细分的龙头出现,都会有优秀的代表,也会有迷失的代表。关键在于我们应该怎样找出甄别优质的要素。

基于本文观点,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类公司趋于利好,具体项目包括:

果壳MOOC学院 (C轮,IDG 资本、好未来、挚信资本)

果壳MOOC学院主要为中文用户发现、对接世界范围内的在线教育内容服务,并提供打通各学习平台的笔记分享、交流讨论的社区。北京果壳互动科技传媒有限公司旗下产品

Coursera (C轮,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NEA恩颐投资、Learn Capital)

Coursera是全球最大的 MOOC 提供者之一,目前已经开设了 1100 多门课程,在全球拥有 1500 万的学习者,其中 75%分布在美国以外,其中中国、印度和拉美是其重点海外市场。

金智教育 (已上市)

金智教育是一家教育信息化服务提供商,为高等院校、职业院校、中小学提供信息系统运行支撑平台及师生信息服务平台,参与开发好大学在线MOOC平台等。

学堂在线 (A轮,高榕资本Banyan Fund、红点投资Redpoint Ventures、启迪创投)

学堂在线是中国著名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简称MOOC)内容和技术平台提供商,公司旨在联合国内和世界一流大学,通过学堂在线平台,为全球学习者提供来自清华、北大、Harvard、Stanford、MIT、UCBerkeley等世界知名高校的优质MOOCs,致力打造一流、免费且被学术界、社会广泛认可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

本文正文内容来自建投通讯研究。了解更多决策参考信息请添加变革家小秘书(添加时请注明“姓名-公司-职务”方便备注)或直接点击会员链接:https://jinshuju.net/f/Z7rfJh;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变革家”;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变革家对观点赞同或支持。

biangejiaerweima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