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业到投资,一位上市公司老将的投资“阅人术”

VC说

biangejia.lixiaoguang

@变革家(Reformer),专注创业项目拆解,帮股权投资者把好第一关!平台方、领投人、项目方各有动机,经常让天使投资跟投人和股权众筹投资者成为“接盘侠”。@变革家努力站在相对中立的角度做出独立判断,让您更全面考虑问题和尽可能的规避风险。为了规避越来越严峻的股权众筹监管风险,变革家对于“决策建议”涉及“推荐买入、不推荐买入、谨慎买入”部分会逐步采取会员制,年费仅1元,您懂得!点击链接进入注册通道https://jinshuju.net/f/SUptzA

本文是一份投行老兵的受访稿,作者:汪诗韵,天使汇新媒体原创出品。

李晓光,天使汇认证投资人,北京东方弘道资产管理公司创始合伙人,专注于互联网早期风险投资。1997 年作为联合创始人开始创业,做金融 IT 软件开发和服务。2002 年企业在香港上市。

李晓光所在的东方弘道基金关注互联网领域的项目,主要聚焦于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等 TMT 领域;主要投资早期项目,包括天使轮、Pre-A、A 轮这三个阶段。

李晓光认为,价值是由人创造的,前期投资中最重要的就是团队。他自己最多的时候也带领上千人的团队,有大量看人的经验,他称这是职业投资人的优势之一。

投资人如何甄别靠谱创业团队?

魔鬼在细节处

首先我觉得诚信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是创新,要不断的有些新的想法,人一开始为了生存要改变生活,但最主要的是要有能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理想,实际上我们愿意看到这样的创业者;第三是远大的理想和现实的执行力结合起来,就是既仰望星空还能脚踏实地。

当然,很难说一个人很完美,而且一个人很孤独,不知道该跟谁商量,所以我们最愿意投的是一个团队,2 到 3 个创始人是最好的。比如我们基金是 4 个合伙人,都是 60 后,我们每个人都在各自的领域做的比较成功。这样就在职业生涯中积累了很多看人的经验。经历得多了,人看得多了,你可能就有一套自己的方法,然后慢慢变成直觉。

但是团队创始人的考察确实因人而异,尽职调查当中除了那些该问的流程化的东西,更多是在生活化的场景中去考察,有的创始人和 VC 聊会做很多包装,我们就要通过不断的聊天、吃饭,在一起交流来判断他的本性。

比如打麻将,你愿意做小牌还是做大牌,做小牌已经可以胡了,你胡不胡?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跟人家的合作是怎么样的?

比如他来我会议室,恰好地上就有一张废纸,可能有的人会捡起来放到纸篓里,有的人跟没看见一样,捡起来那个人肯定就会特别细心,如果他做的事跟细心相关,这点他就是 OK 的。不捡的那个人不代表他不细心,起码说他的敏感性不够。实际上很多生活当中的小例子是能观察人的,只是你要看他哪方面的特质。

当然也可以很自然的考察一个团队,比如说这个团队三个合伙人,以前是 CEO 来找我们聊,完了我们说下次来把你那两个兄弟带上,我们大家一起吃个饭;等三个人都来了,可能我们问问题的时候总是 1 号回答,这时候我们就会看 2 号、3 号是不是可以回答,2 号、3 号回答后 1 号是什么反应,这样就能观察出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合作形态。

这里有一个例子,有个项目各方面考察都不错,就是因为吃饭的时候,1 号抢着说,2 号、3 号回答完之后他老去更正。其实我们明确是想考察 2 号和 3 号,因为跟 1 号交流很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有这样的要求和提示了,他还抢着说,并不一定他说的不对,但我觉得起码他对他的伙伴尊重不够。所以这个项目可以慎重选择,因为团队之间还不够默契,这在以后会出问题。

比如我们还要判断主要的 1 号人物愿不愿意把利益拿出来分享,他和合伙人股权比例怎么分,他说他 90%,那俩兄弟加起来 10%。这与说我自己 70%,我拿出 30% 给其他创始人,这个分享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每个团队有每个团队的特点,没有什么好不好,只是说是不是很 match(匹配)。选择靠谱团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对于投资人来说,快速建立一套判断标准是没有捷径而言的,必须要看够足够的项目,积攒足够的时间,剩下的我觉得都是运气。就像「一万小时定律」时间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卓越的必要条件。(完)

鸣谢

近期,变革家网站频频受到不明原因攻击,给各位读者带来了许多不便,对此我们深表歉意,敬请谅解。同时,也非常感谢爱着和恨着变革家的亲们,你们的“在意”让变革家变得更加强大!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随手支持变革家!扫描如下二维码关注变革家公众号,以便能更顺畅地获取我们独家的项目拆解报告。1元会员注册点击链接:https://jinshuju.net/f/SUptzA

biangejiagongzhonghao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