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市场注定要被互联网企业收割!

原创

8

变革家,专注前沿项目分析,为您发现和评估商业新玩法!说起智能家居,大家都感觉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市场。也正是基于这种想象,无论传统家电制造商还是小米、乐视、爱奇艺等互联网公司都在积极涉足这个领域,并期望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完整生态链。这其中,尤以对电视屏幕的争夺最为激烈。

在对电视屏幕的争夺中,内容、硬件(包括屏幕和盒子)已成为两大关键入口。其中,传统硬件生产商们把持了“屏幕”市场,互联网公司则占尽内容端优势。同时,在立足既有市场的同时,双方都对对方领土心怀觊觎并有所侵染。目前看来,以乐视、爱奇艺、小米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势头尤为猛烈,都推出了各自品牌的互联网电视,甚至进入到电视盒子领域(虽然后来被监管层叫停)。

未来,这两者谁更有可能统领电视乃至整个智能家居市场呢?

变革家分析师前不久刚研究过一个正在融资中的智能遥控项目。其中就第三方切入这个市场的可行性和方式进行了论述,基本观点是:对于想进入这个市场的第三方来说,内容嵌入式的智能遥控不是一个最优选:首先它动了硬件生产商的奶酪,会遭受来自他们的强烈排斥甚至围追堵截;其次,内容平台方对其需求并不强烈,基本可有可无;最后,虽然站在用户角度,带内容推荐搜索功能的智能遥控可能是个好东西,却也可能止步于不够便捷的操作体验,譬如与智能电视系统的兼容性,观看时需重复下载多个播放平台等。总体来说,这样的项目能在迅速聚集起一定量级的用户后立刻用其他方式变现(譬如做做游戏分发、广告投放等),但很难成为入口。

文中对互联网公司、传统家电生产商各自在智能家居市场的竞争优劣势以及市场策略也做了简单描述,但并没有就未来市场走向做更深入的剖析。本文,我们重点来捋一捋这个问题。

先把结论摆上来,本文观点认为:传统家电厂商玩不转智能家居,这个市场注定被互联网企业收割

原因一:各自为战导致“只联网不智能

严格说起来,智能家居应当是一个服务于家庭的物联网体系,并不局限于家用电器,其他所有能通过通信模块联网的设备,比如照明、门禁、安防系统、中央空调系统等,都属于智能家居的一部分。

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智能家居的市场环境并不算太好:由于缺乏统一的家用设备接入标准,各家电器厂商谁都不想受制于人,于是纷纷各自打造体系,推行自家智能家居解决方案。而众所周知,中国的家电制造行业早已是一片红海,这样的做法只会加重企业开发成本,浪费人力财力。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厂商开发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分为两类:初级版本采用的是“终端+设备+WiFi”方案,本质上就是最初级的设备联网,除了玩下智能概念提提价外,别无他用;高级一点的智能家居方案,走的是“终端+设备+云”的组合线路。比如美的的智能家居方案,用手机APP作为终端控制联网电器设备,其中设备是美的生产的各种家用电器,云则采用阿里云的数据处理解决方案。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说,这个组合已经算是目前传统电器厂商里最优的智能化解决方案了。

即便如此,“终端+设备+云”的组合方案也有两点非常致命的弊端:

 1仅供自家产品接入,扼杀智能化

现在的家电生产品牌基本都是各自为战,相互之间的竞争敌对关系浓重,不会也不可能接入别家产品。但现实情况是,消费者不可能各种电器都购买同一个牌子,这就使得整个家居智能化打大打折扣,甚至根本称不上智能。

  2手机终端操控是一个错误的方向

家电生产商在控制处理上也陷入了一个巨大误区,那就是,认为所谓的家居“智能化”就是由传统的遥控器操作变成手机遥控。归根到底,智能家居是为了解放人们的双手,在设计控制处理时为什么不能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呢?放眼全球,无论是亚马逊的echo还是谷歌Google Home,全部都是采用语音控制。可以肯定,未来国内智能家居的控制方向一定会是语音为主,手机为辅。

原因二:造机器的拼不过玩数据的

然而,即便传统家电厂商解决了以上两大问题,它们还是无法完成智能家居的愿景,因为以上描述的只是部分基础问题,除此之外,后面的障碍还一拨接一拨。

这个其实不难理解:家居的智能化绝不仅仅是停留在家庭设备的联网协同,更在于全方位提升人们的生活体验。举个具体场景:未来你需要的是,它能替你订好机票以及改签航班,呼叫快递上门取件,镜子联网后能根据场景和天气给你推荐衣物,床上的传感器通过探测你的体温,自动调节空调温度。这一切,都需要后台有强劲的数据分析挖掘能力做保障,而这显然不是传统家电企业能完成的。

因此,悲观一点说,不管当前家电厂商对智能家居做出多大动作和多少努力这个市场可能最后都会被一家互联网背景的公司收割而这家公司,很有可能就是类似谷歌或亚马逊这样的本土巨头。

风险提示:(1)变革家决策参考仅代表作者个人意见。(2)部分供学习参考内容可能未与创业项目沟通或沟通不够充分,其中风险请自行分辨。(3)部分供学习参考的项目一些做法上不够典型,变革家会对其进行人为强化,这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项目方真实想法。(4)作者掌握信息可能并不全面,甚至部分内容为道听途说 ,如果您掌握更多信息欢迎留言沟通。(5)股权投资和业务转型风险极高,决策请谨慎!

本文作者Tracy,变革家专栏作者。如果您是投资或创业人士,并对本文话题感兴趣或是想与更多人讨论交流,可以直接扫描文末二维码,1元申请成为变革家会员,我们会邀请您加入变革家行业群,参与相关话题讨论。

%e5%8f%98%e9%9d%a9%e5%ae%b6%e5%b0%8f%e7%a7%98%e4%b9%a6003

参与讨论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